黄凯钧《药笼小品》在线阅读

巴豆

辛热大毒。

开窍宣滞,去脏府沉寒,为斩关夺门之将大黄府病多热者宜之,巴豆脏病多寒者宜之。

以少许着肌肤,即起泡,况肠胃柔薄之质乎!万不得已,亦须炒熟去油,入少许即止。

桑叶

泻肝经之气热。

与丹皮同用,大能泄木。同石膏、生地能疗肺燥。同地骨皮,又治盗汗。

轻清之物,施用颇广。

须立冬后采。

桑皮

蜜水炒。

治肺火咳嗽,大能泻肺。

肺以降为顺,故泻白散首用之。

《十剂》中同通草能消水肿,所谓轻可去实也。盖因肺气降,水亦从兹而泄。

惟客邪在肺,宜疏散,则不可用。

楮实

甘寒而利,消水肿,疗骨骾,明目软坚。

古方取以为补,惟还少丹用之。

酒蒸。

皮可为纸。

枳实

摩坚破滞,能坠至高之气。

性猛而悍,小陷胸用之,泻胸痞如神。

稍挟虚者犯之,反生胀满,切戒也。

枳实如壮夫,枳壳如年长,血气之勇已衰,惟能宽胸利气。青皮能疏肝气,枳壳并能疏肺气,然皆气滞始宜。

山栀

清心肺热。

同香附能开郁,凉药之轻清者;同茯苓能泻热邪,屈曲从小便出。

近多炒用,用生者绝少。

枣仁

安神敛心阳,止虚汗。

兼入脾,故归脾汤用之,取火生土也。

蕤仁

微寒。

消风清热,和肝明目,破心下结痰,除腹中痞气。

目病不缘风热,而因虚者勿用。

山茱萸

炒黑,收肝风,其酸不亚于梅,六味用之,亦取其酸收纳气也。

金樱子

酸涩。

固精秘气,治滑精久痢。

性涩滞,昧者喜其涩精而服之,致生别症,咎将谁执?

熬膏用。

郁李仁

行水破血,润燥。

治大肠气滞,关格不通。

治标之药,精液不足而便结者勿投。

去皮尖研。

女贞子

冬青树子也。

纯阴之品,益肝肾,阴虚有火者宜之。

揉去粗皮,蜜酒拌蒸。

五加皮

苦辛。

膏风胜湿,逐皮肤之瘀血,疗筋骨之拘挛。

茎节花皮根具五色,故名。

下部无风寒湿,及肝肾有火者勿服。

酿酒尤良。

枸杞

滋补肝肾之要品。性平赤色,又能补心。

凡阴不足者相宜。

产甘州为上。

入煎剂亦宜炒用。

枸杞在处有之,肉薄子多,故不入药。甘产则反是。抱朴子曰:去家千里,莫食枸杞。谓能壮阳补肾。予谓采子之药,古今相同,何昔能而今不能耶? 按是尽多有过誉者。如称服菟丝子三月,能行及奔马,饮啖如沃雪,然乎否乎?

地骨皮

枸杞根也。

降肺中伏火,除肝肾虚热,凉血能,治五内烦热,止肌热虚汗。

中寒者勿用。

蔓荆子

轻浮升散,搜风利窍。

治头痛脑鸣,目痛齿痛诸症。

不因风邪,血虚有火者忌之。

木芙蓉

凉血散热,消脓排脓,治一切痈疽肿毒有殊功。

用花叶捣数四围,疡科为清凉膏也。

密蒙花

微寒。

润肝燥,治目中赤脉青盲,肤翳赤肿,眵泪羞明,小儿疳气攻眼。

产蜀中。

其花繁密蒙茸,故名。

竹叶

清肺胃风热。

竹卷心清心火;竹沥同老姜汁能消游行之痰;竹茹和胃止呕,须炒;淡竹叶极消暑毒,能令从小便出。

天竺黄

甘微寒。

凉心去风热,利窍豁痰。

治大人中风不语,小儿客忤惊痫。

出南海,大竹之精气结成,片片如竹节者真。

琥珀

色赤,入手少阴足厥阴血分心、肝。

能宁心定魄,消瘀血,破癥瘕,生肌合疮,治五淋,利小便。

淡渗之品,凡阴虚水亏者勿服。

茯苓

滇产者色绀,坚实可入补药;其六安两浙所出者,多断松枝种成,数年可采,惟能利小便,不及滇产远甚。

茯苓必须用片。

《叶氏医案》每用块苓,徐洄溪以为虽煎终日而味不出,此言自当遵之。

抱木者为茯神,安神宁心。

猪苓

甘苦淡。

泄滞利窍,在上能开腠发汗,入膀胱利湿行水,平阴阳,分消湿邪。

(毒副作用,使用注意) 淡渗亡津,无湿勿服。

去皮切。

雷丸

苦寒有小毒,入胃。

功专消积,杀虫。

竹之余气,得霹雳而生,故名。

桑寄生

舒筋络,利关节,除风湿痹痛之要药。

同他药浸酒服良。

杏仁

有甜苦二种。

甜者去皮炒研,润肺降气,消痰止嗽,有湿痰者不宜。苦者泻肺解肌,降气利胸膈,同橘皮通大肠气秘肺与大肠为表里,去皮研,表剂连皮研,因虚而嗽勿用。

双仁者杀人。

乌梅

酸涩之品,入肺脾血分。

治久嗽、久痢、久疟,安蛔厥病。

有当发表者大忌,更有留邪未清,用之亦有害。

桃仁

能治一切血瘀、血积、血痞、血秘,皮肤燥痒肌有凝血,发热如狂蓄血在小腹。

若非瘀滞而误用之,大伤阴气。

泡去皮尖炒研。

大枣

甘温。

补中益脾。

同老姜和营卫,利百药。

惟嫌助火,胃热齿痛所忌。

梨汁

凉心润肺,除烦解渴。

熬膏代蜜丸,一切治肺之药最妙。

柿霜

乃肺之精液,北地用膏粱粉收者。

清上焦心肺之热。

柿蒂止呃逆《济生方》加丁香、生姜,尤妙。

木瓜

酸涩而温,调营卫,利筋骨,治霍乱转筋能理脾伐肝也。

山查

健脾行气,消食磨积麦芽消谷食,山查消腥羶,散瘀化痰,发小儿痘疹,行乳积,止儿枕痛恶露留于小腹,名儿枕痛。

同茴香疗小肠疝气。

去核炒。

橘皮

脾肺肠胃之气药,旧有国老之称,谓其于补于表于疏剂中皆能相助成功。

同杏仁能治老人便闭。

去白入肺达表。橘白和中止胃痛。《清异录》名橘皮为贵老,取陈而紫色者佳。

枇杷叶

清肺和胃,降气消痰,治热咳呕逆。

拭净毛,蜜炙,可入肺寒之剂;去粗蒸用,手揉软,可入肺热之剂。

石榴皮

酸涩。

治久痢下血,煅存性为末冲服;崩漏脱肛,煎汤洗。

若血痢留邪未尽,忌之。

胡桃肉

润,皮涩。

同补骨脂,治虚寒腰痛。

胡桃人参汤,观音梦传于洪辑子,治痰喘。去皮无效,连皮有功。盖皮能敛肺也。

一切筋骨痛皆可除。

荔枝核

治睾丸胀痛,取象形之义。

须配入平肝祛风湿剂中,烧存性,研冲。

龙眼

甘温。

补心益智。

惟嫌助火,故胃热者服之,多作齿痛。

松子

润肠开胃,悦肌肤,散风止嗽,治大便虚闭。

槟榔

尖长如鸡心者。

苦辛温。

能破滞散邪,泻胸心至高之气,使之下行,攻坚去积,消食行痰,遂水杀虫,堕诸气至于下极。

气虚下陷者,所当远避。

虽能辟瘴,耗损真气,多食少寿。

更有花纹者,只可行滞消食阴囊生虱,煎汤洗之,即除。

大腹皮

辛温。

泄肺运脾,宽胸利水,为诸腹肿胀之首。

惟鸠鸟多栖其树,故须泡用。

川椒

热,有毒。

入肺,发汗散寒;入脾暖胃燥湿。

治心腹冷痛,肾寒水肿。

若阳虚火旺者,大忌。

微炒去汗。

椒目苦辛,行水消水蛊,除胀定喘。秦椒俗名花椒,主冶与川椒相同。

正文完